NBA总决赛MVP的评选标准到底合不合理?
新近公布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过去二十年FMVP赛事决赛阶段球员正负值记录被重新梳理,其中2013年勒布朗·詹姆斯在总决赛中表现平平,正负值统计为零,因而成为该项荣誉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产生正效应的获奖者。
这一事件彻底暴露了FMVP评选体系中的缺陷——在决定胜负时,关键因素和基础信息究竟哪个具有决定性作用?
媒体投票到底有没有参考科学依据?
那年的总决赛,热火和马刺激战七场才分胜负,詹姆斯每场拿下25.3分,并且贡献10.9个篮板和7次助攻,表现相当均衡。
然而数据显示他参与比赛期间队伍得分与失分相等,队友雷阿伦G6投出的关键三分球才是整个系列赛的关键转折点。
这种状况和赛场实际表现的不匹配,显露出常规荣誉确定方式的根本问题:过于倚重个体数据统计,忽略了集体成果的合理划分。
如同2015年伊戈达拉获得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他的基础数据不如库里出色,然而高阶统计揭示了他限制詹姆斯的时段,勇士队的整体表现因此提升了15.2个百分点。
评估体系总在根本信息与深层效应之间摇摆不定,致使每年都有人质疑不透明运作。
把时间线拉长更魔幻。
韦德在2006年赢得总冠军时,个人数据表现非常出色,正负值达到了+3.7,当时所有的媒体投票都给了他,然而他在真实比赛中的影响力实际上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总决赛的后三场比赛中,他场均能够得到39分,而且在每个半场的最后阶段,他的投篮命中率高达63%。

这表明正负值这项统计存在缺陷,它统计的是球员在场期间队伍的净得分差,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核心球员的该项数据难免受到影响。
如果认真分析,2020年浓眉在总决赛中的正负值达到7.2,超过詹姆斯的6,然而11张FMVP的票数全都给了后者。
这时候怎么没人提正负值了?
当下最关键的不是评判某位运动员是否符合获奖资格,而是整个评选流程亟待改进。
足坛的这项大奖现已由选手们决定多数份额,那么篮球界的MVP奖项,是否也该让运动员和指导团队共同决定归属?
或者直接采用贡献值核算方法,将重要节点表现、防守阻碍次数这类核心指标加入评估机制。
不要让本该象征最高荣誉的奖项,每年都沦为电子表格争执之地。
说白了球迷网,正负值风波揭开的不过是职业体育评选痼疾的冰山一角。
当杜兰特取得+21.5的抢断统计并连续两年获得FMVP荣誉时,人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勇士队在那段时期展现了强大的统治力。
但到了势均力敌的系列赛,传统评选方式立马现原形。
再遇到有人拿得失数据讲道理时,就应该把赛事影像和战术部署摊开在眼前——篮球毕竟需要五名队员配合进行,怎能仅凭一个数值就判定胜负。
上一篇:盘点NBA历史令人难忘打斗场面,奥本山宫殿斗殴事件最出名
下一篇:返回列表
vs
成都AG超玩会
vs
浙江
vs
河南
vs
赵心童
vs
深圳新鹏城
vs
纳杰马体育
vs
利雅得青年人
vs
甘肃
vs
艾佐尔夏普尔
vs
10
vs
帕尔杜比斯U19
vs
克拉科夫青年队
vs
雷索维亚青年队
vs
斯拉斯克青年队
vs
莫斯科迪纳摩青年队
vs
贝鲁特宁静
vs
南定
vs
拉莫特梅纳瑟夏普尔
vs
拜特凯尔耶特
埃拉特